> 原创]韩松、吴海蓉:生活在别处(1)
返回列表>>
原创]韩松、吴海蓉:生活在别处http://news.cnmd.net/shtml/3454.shtml

室内设计之宜人宜居大讨论”大型主题系列视频访谈


 在两次思潮会中,韩松和吴海蓉这对夫妻档设计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先生对于每个问题都会仔细思考一会,提出别具观点的回答,透露出他平时对于生活、社会的深入思考,吴女士大多数时候,安静地陪伴在身边,注视着她的丈夫,眼神里有很多内容:支持、敬爱、钦佩。被这样的目光所注视,怎么会不感到幸福?请他们来谈论关于“家”的话题,多么合适。这次访谈,他们俩的回答也相当默契,互为补充,而且并不浮于表面而是尽力地探寻各种现象背后的历史、社会和心理原因,让我们去分享他们长期以来的经历与经验(以下韩松简称韩,吴海蓉简称吴)。


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

记者:现在“宜人宜居”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公认的居住环境标准,但是据我们所知“宜人宜居”的六大标准是“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方便和公共安全”作为衡量一个社会的标准它是适宜的,但是在衡量家居生活这样的较小区域时,这个标准显得过于笼统和庞大了,请你站在一个专业设计师的角度,也用几个关键词来界定室内设计范围内的“宜人宜居”应当是什么标准?



韩: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宜人宜居”放在社会生活这样大的框架中,建立标准。也就是说“宜人宜居”应该以生活的幸福感为大的前提,由幸福感出发,再从中细化以下要点:第一是功能,当代家居生活中,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员组成结构,不同的需求,这些联接起来就形成家居环境中最基本的功能体系要求;第二是安全,安全不是那种直译的概念,我认为是一种归属感。一整天处在喧嚣的社会工作环境中,什么是“家”的感觉,我认为这是一种踏实稳固的安全感。改革开放30年了,所有人仍然认为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没有人说上海、北京或者是东京、纽约是移民城市。我认为这是一种归属感的缺失,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城市发展经历来淡化。第三点是静,心灵的平静和纯洁,从外面浮躁的社会回到家里,能够让自己的心可以马上静下来。我觉得作为一个“宜人宜居”的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第四点是思辨,它涵盖了比较多的内容,在家里,你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深圳很多人会不停地为了生活拼搏,独立而安静的思考时间越来越少。家不能仅仅满足一些物质层面的需求,更应该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第五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自然。如果我们的居所可以融入自然当中,它会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古人说“无竹不成家”,所以我们的祖先从很久远的时代就知道居住环境一定要和自然结合在一起。我自己归纳的这五点,第一点和第五点是物质的体现,中间三点是精神的体现,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的,这样才可以达到“宜人宜居”的境界。



吴:我来补充一点健康,你刚才说的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是在考虑如何提升自己,但是没有提到健康问题,因为我觉得现在设计师呆在家里的时间太多了,伏案工作的时间也太多了,真的需要把健康的居住环境考虑在内。



韩:“宜人宜居”的家只是一个物质载体,关键在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非常健康良好的,那么你的家自然能为你焕发光彩。




真诚的社会责任感
记者:您两位的回答互相补充,非常地全面。那么,今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楼市也处于低迷状态。正好可以让突飞猛进的地产业进行一个理智的反思。前几年每当一个新楼盘开盘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广告都会宣扬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南加州悠然小镇生活”、“一个改变你世界观的文化居所”、“源于狮城新加坡的浪漫风情,享受超前居住空间”等等,它们很能挑起购买者心底的家居理想,那么你肯定也在这些楼盘内做过项目,根据您的观察业主们的生活真的和广告上一样吗?地产商宣扬的生活概念和业主的生活现状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韩:肯定不可能的,差距非常大。我认为开发商目前现阶段提出的这些生活概念仅仅停留在这个售卖方式层面,距离真正将这些生活带给我们老百姓还有很远。我们回想一下,国外的生活方式发展史,所谓的“加洲风情”、“小镇生活”这些概念沉淀了几百年的文化蕴涵,融合当地人们的生活感受。我们不可以指望开发商通过几个月的设计,两三年的建造就为你移植来这样的生活方式,这不现实,也难为了他们,只能说现阶段这是一个噱头而已。很多社区有山有水有园林,但并没有带给你有关生活方式的启迪。但是,我们的房地产公司应该有一种起码的社会责任感,拥有愿意改善社会面貌和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良好愿望。我举个例子,谈谈我和万科合作之后的感受。我认为他们是在很真诚地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有种持续不断的社会责任感。从最早的万科世纪花城到后来的第五园,不管是我们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你走进这个环境,扑面而来的感受,你能体会到他们强烈地希望能够改善或者引领你的生活方式的愿望,它没有响亮的口号,但你可以感受到他一点一点的努力。它为什么可以这么多年都是行业的龙头,一直起到引领作用,我觉得这就是原因。不仅是房地产商,也包括我们设计师,如果你真诚地愿意为别人带去更好的生活,那么你肯定也会做得很好。



吴:现在很多消费者在买房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想法,需要开发商的引导,但这种引导应该是真诚的和社会责任感,你说到以后一定要有部分可以让消费者可以实现或者体验得到。




自然是我们大家的
记者:在深圳这样的沿海城市,很多地产商也根据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开发了许多靠山面海的楼盘,希望可以推广一种海居生活概念,您觉得在建筑形态、室内设计方面,怎样才可以充分利用这么优美的自然环境,实现海居生活呢?



韩:首先我想确定,“海居生活”这个概念推广出来是一种很奢侈的消费吗?靠海的豪宅别墅?



记者:是的,因为海洋、沙滩这些自然环境现在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每天享受得到,是一种奢侈的资源。



韩:我不这么看,我们国家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区域都是靠近海洋的,而且很多发达的城市也都在沿海地区。以深圳为例,你会发现很多靠海的区域是没有被开发的,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因为这些地方远离城市,一旦要开发,需要庞大的成本,如果没有高额的回报,就不会有人去做。但是,如果把“海居生活”作为整个城市的生活方式来推广的话,让它具备普遍性,这种生活是可以进入平民百姓的家庭的。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我有个同学在加拿大生活,他说在市区的公寓楼是非常昂贵的,所以大部分人都希望可以去比较偏远的地方拥有一套别墅、花园、游泳池还有山峦起伏、大海波涛这么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满足你对生活所有的向往,而且比在市区生活廉价得多。



记者:但是在中国正好是相反的情况。



韩:对,本身这个概念很好,但进入中国之后大家觉得很稀罕,就会把它贵族化。广东、福建沿海不知有多少渔民,他们不是一样生活在海边吗?难道他们过得是一种奢侈的生活?我认为还是要将这个“海居生活”普及化。



记者:但是普及的话就会涉及到整个城市的规划问题了。



韩:是的,是整个城市生活模式的规划,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而不是某个发展商去做的,而涉及到城市的体系与结构。如果说我在城市里工作了一天之后已经非常疲劳了,再花一个小时开车,到了家之后,家里给我的是那样一种舒畅自由的感觉,还是会觉得非常值得。这就是我那个同学的生活,他上下班都需要花三个小时在路上,但是他觉得非常值得,因为回家之后是这么良好的状态。所以我们在接受一些生活概念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自身现有的物质基础,需要经过时间来慢慢推广。



吴:我们今天也想表达一个良好的愿望,希望我们都可以享受到这种“山居”、“湖居”、“海居”生活,因为人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那么归于自然、亲近自然都是发自内心的愿望。是人们本能的情结,而且这是崇高的,如果这种资源变成极少数人的奢侈品,这是不对的。

版权所有 © 2014 深圳市昊泽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Tel:0755-26823397 Fax:0755-26823397